有毒的药用植物有哪些(植物类有毒中药)

四十六 、昆明山海棠【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等。【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温,有毒。归肝脾肾经。【功效】祛风除湿,活...

四十六 、昆明山海棠

【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等。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微温,有毒。归肝脾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等以及现代的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须先煎;或浸泡52度以上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孕妇禁服。小儿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成药昆明山海棠片每次二片。一日三次。
【致死量】昆明山海棠生药的全致死量为70g/kg。,LD50为35.2g/kg,安全量为10g/kg。
【主要成分】主要含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素甲、丙及雷公膝酮等。

昆明山海棠

四十七、夹竹桃
【别名】棋那卫、柳叶桃、枸那、桃叶桃、枸那异、水甘草、九节肿、大节肿、白羊桃、红花夹竹桃、黄花夹竹桃、洋桃、柳叶树、洋桃梅等。
【来源】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植物夹竹桃的干燥叶片。
【产地】原产于伊朗、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心肺经。
【功效】清心利尿、祛痰定喘、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用于心阳不振的心悸、怔忡、气喘、水肿、尿少及痰壅咳嗽、痰多、喘息或癫癎等,跌打损伤的瘀阻疼痛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须先煎;或浸泡52度以上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孕妇禁服。小儿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成药昆明山海棠片每次二片。一日三次。
【致死量】有实验表明夹竹桃致死量低至每公斤体重0.5毫克,毒死一个人只需要1克就行了。夹竹桃叶的致死量为20~30片。一般在服后数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嗜睡、呼吸浅表急促、面色青紫、四肢发冷、心律失常等。最后可死于心室纤颤。夹竹桃确确实实是有毒性的,而且被称为花卉中的“毒王”
【主要成分】叶主要含强心甙成分,主要是欧夹竹桃甙丙,系夹竹桃甙元与夹竹桃糖所成的甙。还含欧夹竹桃甙甲、乙、去乙酰欧夹竹桃甙等。

夹竹桃

四十八、福寿草
【别名】冰凌花、金盏花、金盅花、冰了花、冰凉花、冰里花、冰溜花等,辽宁地区称之为雪莲花。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侧金盏花的带根全草。
【产地】主产于东北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有小毒。归心肝肾经。
【功效】养心安神、清肝泻火、利尿消肿
【主治】用于心阴虚的心悸、失眠、怔忡等可滋养心阴,用于肝火旺盛的目赤肿痛、平日情绪急燥,心烦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于,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以及痰火内盛引起的癫痫证。用于水湿内侵的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腻,脉沉缓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0.3~0.6克,酒浸或水浸汁服。
【致死量】云南产福寿草粗甙对鸽的平均致死量为7.08±0.15mg/kg,比纯甙(猫的平均致死量为0.191mg/kg)效力低得多。有报道有一女性因一次内服福寿草200g水煎液引起恶心呕吐、神志不清、昏迷2h入院。
福寿草中毒解救办法立即以高锰酸钾(1:2000)液洗胃,内服鞣酸5g,硫酸镁30g,导泻。用利多卡因30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0mg加入25%葡萄糖液40ml中静脉注射。此外,给予氯化钾、呋塞米、维生素C、维生素B。及辅酶A、三磷腺苷、细胞色素C等处理。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含强心苷、非强心苷和香豆精类物质,强心苷有加拿大麻苷、加拿大麻醇苷、黄麻属苷A、铃兰毒苷、K-毒毛旋花子次苷-B、索马林等。

福寿草

四十九、槟榔
【别名】大白、大白片、大白槟、花大白、吕宋滨、白槟榔、槟榔子、大腹子、马金南、青仔、花槟榔、鸡心槟榔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产地】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东南亚和一些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台湾、云南、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杀虫消积、下气利水、截疟
【主治】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等虫积腹痛以及积滞泻痢出现的里急后重,还水湿停滞的水肿脚气以及疟疾等。
【用法用量】槟榔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10g。单用驱杀绦虫、姜片虫,须用30~60g。槟榔外用时,取适量槟榔,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于患处。
【致死量】中毒剂量60g以上,中毒潜伏期30min-3h。槟榔煎剂 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20±24g/kg。槟榔碱具有致癌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以及耳毒性等。其中,以致癌性最引关注。研究发现槟榔的总生物碱对斑马鱼的LC 50 为136.14μg/ml,而总鞣质对斑马鱼的LC 50 为21.52μg/ml,表明槟榔中总鞣质类成分的急性毒性大于总生物碱,槟榔鞣质具有毒副作用。
【主要成分】槟榔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鞣质、生物碱、脂肪酸、氨基酸,另外还有多糖、槟榔红色素及皂苷等成分。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其次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其中,槟榔碱是主要活性和毒性物质。

槟榔

槟榔片

五十、水半夏
【别名】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老鼠芋等。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水半夏(鞭檐犁头尖)的块茎。
【产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要产广西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止咳、消肿
【主治】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致死量】传统医学认为水半夏有毒,但未明确显示毒性成分和中毒反应,水半夏生确实有一定的催吐和泻下作用。腹腔注射水半夏80g/kg,观察72小时小鼠出现反应低下,肌肉松弛,呼吸徐缓等中毒症状,但未见死亡。矾制品水煎剂能降低其毒性。
【主要成分】含有机酸、酚类化合物、鞣质、甾醇及生物碱。

水半夏

五十一、山豆根
【别名】苦豆根、山大豆根、广豆根、南豆根、柔枝槐根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柔枝槐(越南槐)的干燥根和根茎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用于治疗火毒蕴结、乳蛾、咽喉肿痛、喉痹、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等,是喉部毒证的要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外用:含漱或捣敷
【致死量】山豆根水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5.58g/kg。有报道山豆根超过15克出现毒副作用,口服60g中毒死亡者。山豆根的毒性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30分钟内出现,以神经毒性反应的损害为最严重。
【主要成分】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生物碱类,且大多属于喹喏里西啶类。主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山豆根

五十二、苦参
【别名】苦参根、苦骨、野槐根、山槐根、地参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产地】主产于贵州、河南、山东、安徽、湖北、云南、江苏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有小毒。归心脾大肠肾经。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通利小便
【主治】用于治疗热性痢疾,还有便血、黄疸、小便短赤、赤白带下,以及阴肿、阴痒、湿疹、湿疮, 湿热蕴结导致小便不利。另外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等。
【用法用量】苦参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10g。苦参外用时,取适量苦参煎水,熏洗患处;或苦参研末敷于患处。
【致死量】 苦参中毒量在30g以上。有毒成分为苦参碱、家兔最小致死量为0.4g/kg苦参煎剂的小鼠半数致死量为(43±2.2)g/kg、苦参浸膏灌服14.5g/kg、肌注14.4g/kg。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微量槐醇碱、臭豆碱、槐根碱、野靛叶碱、甲基金雀花碱等。

苦参

五十三、罂粟壳
【别名】100号、鸦片壳、御米壳、米罂皮、粟壳、米壳等。
【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果壳。
【产地】主产于泰国、阿富汗、柬埔寨、缅甸边境的金山角地区,我国云南、贵州等地也有分布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平,有毒具成隐性。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痛。
【主治】用于治疗肺气不收久咳不止、痰少或干咳,具有很强的止咳作用,还用于久泻不止、久痢、脘腹疼痛、心腹筋骨诸痛,肾虚遗精滑泄等。现代用于癌症疼痛有止痛效果。
【用法用量】罂粟壳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6g。经不同炮制方法,可有罂粟壳、蜜罂粟壳和醋罂粟壳等中药材饮片。止痛生用,止咳蜜炙用,止泻止血醋炒用。注意不可久服,因其有成隐性。
【致死量】中毒量为30-50g以上,有报道儿童口服15g而发生中毒者。本品有成瘾性,可蓄积中毒。其毒性主要为所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成分所致。服用过量可致急性中毒,其症状表现为:最初为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继而头 晕、嗜睡、脉搏由开始快而逐渐减慢且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
【主要成分】主要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那可汀、蒂巴因等。所含生物碱均有毒性,以吗啡、可待因、罂粟碱毒性较大。

罂粟壳

五十四、猪牙皂
【别名】猪牙皂角、牙皂、乌犀、小皂、眉皂、小皂荚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
【产地】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山东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咸;性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开窍祛痰、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病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咯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掺或调敷,吹鼻,熬膏涂,烧烟熏。
【致死量】内服中毒量为15-30g。皂荚所含的皂荚苷有毒,对胃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胃粘膜被破坏而吸收中毒,故用量过大,误食种子或豆荚均可致毒性反应。。
【主要成分】主要含三萜皂苷、皂荚苷和皂荚皂苷。还含鞣质、蜡醇、二十九烷、谷甾醇、豆甾醇。

猪牙皂

五十五、仙茅
【别名】独茅、仙毛、仙茅参、地棕根、独茅根、独脚仙茅等。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两广、云南和贵州等地。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肾脾经。
【功效】补肾壮阳、温补脾阳、祛寒湿强筋骨
【主治】用于用于治疗肾阳不足、阳痿精冷、小便清长量多等证;治疗脾阳虚寒腹痛冷泻以及寒湿腰膝冷痛、筋骨痿软等;肝肾亏虚所导致的须发早白、视物模糊、眼花等。
【用法用量】仙茅煎汁内服时,常用量为3~10g。外用时,取适量仙茅,捣敷于患处。
【致死量】一次超过25克会引起中毒的,主要因为仙茅含有毒的成分是石蒜碱。不可以过量服用和长久服用。
【主要成分】主要化学成分为石蒜碱、葡萄糖苷自己氮类、脂肪类化合物。

仙茅

本文来自柠萌先森ζ投稿,不代表舒华文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huhua.cn/19/65464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7-29
下一篇 07-29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