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问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求助原因答最佳答案1.在明清(前中期)时期,中国的茶叶产量与销量快速上升,产量的上升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在明朝和清朝前中期增长率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外,由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茶叶的生产提供了动力。...

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求助原因

答最佳答案

1.在明清(前中期)时期,中国的茶叶产量与销量快速上升,产量的上升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在明朝和清朝前中期增长率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外,由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茶叶的生产提供了动力。销量上升有以下几个方面:在郑和下西洋后,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把中国的特产(就比如茶叶)带到了国外,特别是在王宫贵族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的奠基是在唐朝与宋朝),也引起了中下阶层人民的喜欢;在中国本土,由于饮茶的传统与人口的增长,促进了茶叶在内地的销量。
2.在清朝中后期,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也由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使得西方国家的生产率和军事能力增强。他们掠夺廉价的茶叶,用机器代替手工加工生产茶叶,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冲击着中国的国内市场与中国的海外市场,使得茶叶的销量大幅度降低。

一斤茶叶要多少斤茶青(鲜茶叶),主要看鲜茶叶的水分,一般地,嫩茶叶含水量较老茶叶含水量高,阴天、雨季的鲜茶叶较晴天的水分高,总体来看,大约4.2至4.5斤鲜茶叶可以制成1斤毛茶。雨水叶(雨天采摘,有表面水的鲜茶叶,几年前遇到过一次)要5.5-6斤干1斤。久晴不雨,连续干旱时,一般只需4至4.2斤鲜茶叶即可干1斤毛茶。一斤毛茶经过挑梗,除黄片,筛末,可得0.6斤净茶

19世纪,中国还是第一茶叶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那时候的世界弥漫着“中国热”,中国的茶叶源源不断地大量输往世界各地,茶叶出口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对于清朝时期茶叶出口的繁荣,有不少人是不喜欢的,因为他们觉得若不是茶叶等物品引起外国人对中国的关注,中国便不用经历后期战火的洗礼,至少不会那么早被卷入战争中。中外茶叶贸易确实影响了中国贸易和经济的平衡,但真正打破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平衡的是鸦片,而中外茶叶贸易虽然量很大,但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却是比较有限的。不仅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中外茶叶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而具有促进的作用。
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发展
由于中外茶叶贸易繁荣,茶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旧茶区扩大种植面积,新茶区不断被开辟出来,有的地方甚至拔除别的经济作物,改种茶叶。此外,不仅人们开始大规模种茶,而且茶叶市场兴隆,茶厂林立,光绪初年“红茶贸易极盛,经营茶庄者,年有七八十家,砖茶制造,亦于此时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茶叶的种植、生产、贸易的扩大化自然会增加就业人口,解决就业压力,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促进旧式茶商向近代茶商转化
鸦片战争前,基本上是从事国内贸易的旧式商人。除晋商会直接与俄国做生意外,其他经营茶叶出口的商人只是将茶叶卖给广州十三行,自己并不与外商打交道。鸦片战争后,对外贸易中心转移到上海,一些“多领洋人本钱”的新兴茶商,“挟重金”来到产茶区,代外国洋行购买茶叶,甚至还有人开设专门与外商做交易的茶栈,以及加工精致茶的茶厂、茶号等。而且,在新的形势下,茶商们逐渐从西方人那里学会了新的经营方式,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
促进中外贸易港口的兴起
以福州为例,福州作为一个海外贸易口岸,曾经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而一度冷清、萧条,直到1842年清朝在输掉了鸦片战争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福州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开放后才逐渐繁华起来。随着福州茶叶进出口的繁华,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茶叶产业及商品经济也跟着繁荣起来。
因此,我们说清朝时期中国茶叶的大量出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利的,只不过茶叶出口的有利程度远远比不上鸦片进口给中国带来的破坏大。整个19世纪,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一直是上升的,但中国的白银却依然在不断减少,那是因为中国人用茶、丝等物品从外国人那挣来的白银都被外国人用鸦片吸走了。

(1)发展概况
汉代:中国与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诸国即印度半岛等地进行经常的贸易往来。
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朝鲜的贸易往来繁盛,朝鲜输入唐朝的有牛、马、麻、人参,唐朝输入朝鲜的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书籍等。中亚、波斯商人足迹遍及各地,它们把胡椒、波斯枣、药品、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也源源不断运往波斯,并从那里运销西方。对外交通有陆路和海路;与朝鲜、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贸易频繁。
两宋:①北宋政府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和事务,征收商税。②南宋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③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在一些港口设有番坊,有外商长期在此居住。同南宋通商的国家众多,以阿拉伯人最多。绍兴末年,广州、泉州两个市舶司岁收税高达200万,超过北宋一倍多。④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⑤辽、金与高丽通过使节贸易保持联系,并在边境设榷场,互通有无。日本、波斯、大食等国也同辽、金有贸易关系。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此汇集和起运。高丽的土特产人参、水獭和虎豹皮在我国内地受到欢迎,布在我国民间也很流行。我国的植棉、棉纺织和火药技术在此时传人高丽。
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明朝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泉州、宁波、福州。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对外贸易,还几次下令实行海禁。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出现贸易顺差。影响:①中国出口商品数量少,对外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②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2)特点: 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③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回族的。
(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商路的六次演变:
①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 ②隋唐时期,水、陆并进。 ③两宋时期,陆地商路中断,海外贸易发达。辽、夏、金政权将岁币西运。 ④元朝时期,水、陆两条商路并进。 ⑤明朝,海运发达,远达东非和红海。 ⑥清初,闭关锁国,只准广州一地接待外商。
★宋元时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②路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③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⑤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⑥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4)启示:①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②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④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在当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以及其他亚非拉发展国家在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的基础上,仅仅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就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让英法那些经历了几百年积累才完成蜕变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实在心有不甘。于是许多学者开始进行思考这种现象的根源到底何在。在众多的原因中,其中有一派学者看到了亚非拉国家在古代社会的优势地位,也就是以反驳“欧洲中心论”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他们主要论证了古代亚非拉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在学者的论证中,都会提到中国在古代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传统贸易中,中国的主要活动是出口,凭借着巨大的优势,赚进了大量的白银。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18世纪,美洲白银产量约74000吨,其中52000吨运抵欧洲,这其中的40%约20000吨运往亚洲。另外美洲本土剩余的白银约有3000吨经马尼拉大帆船来到中国,再加上日本和其他地区的白银,全球白银总量的一半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而中国又被称为世界白银的“终极密窖”。
那些外汇的赚取正是由于传统中国最优秀的物产:丝绸、茶叶、瓷器等。这些东西不只是在古代世界,即使是在今天,也依然是中国魅力的象征,但它们在近代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却大打折扣。那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传统工艺的光芒在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立刻被彻底掩盖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传统经济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是一种内向型经济,对外基本没有依赖,体现出了巨大的出口优势。正是这种“封闭”优势,使它在古代社会能够绝对胜出。也正是这种原因,进一步加深了它的封闭,使它随着近代科技的崛起迅速败落。

无论是中国的茶叶、东南亚的香料,还是美洲的烟草都是地域性的特产。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千百年来,中国茶叶是世界茶叶消费市场的最主要来源。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的茶叶就已经开始外销,“五世纪后期,土耳其人至蒙古边境,以物易茶,首肇其端”。此后周边国家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数量较小。随着15、16世纪地理大发现,西方人逐渐了解东方。据说,由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导致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开始痴迷中国的茶叶,直到17世纪,茶叶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到18世纪,茶叶占据了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据主要茶叶输入国家的推算,18世纪中国对外输出的茶叶达8889241担以上,19世纪的前40年,就达到了1500万担。
由于茶叶的特殊作用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西方国家在对待中国茶叶方面采取相互竞争的态度,主要表现在英国和荷兰,1776年英国运出3402415吨茶叶,占总输出量的20.9%,荷兰遂运出4923700吨,占总量的30.3%。但其后,英国逐渐增加运输船队的规模,到了1791年,英国的运茶量达到22369620吨,比重高达88%,几乎把荷兰挤出了中国市场。但随后,荷兰专心发展爪哇茶,进行对抗。经分析推算,18世纪,荷兰从中国运出茶叶大约178万担,英国大约运出400万担,其他各国大约800万担左右。这么大规模的输出给中国赚入了大约1.2~1.3亿两的白银。
茶叶刚传入欧洲的时候,被当做稀罕之物,价格十分昂贵。17世纪的欧洲茶叶市场,每磅需银100元;1657 年,英国最早的茶商托巴斯・卡洛韦(Thomas Garraway)出售的茶叶,每磅价格为6~10英镑。政府对茶叶按照奢侈品课税,每加仑纳税6便士,“光荣革命”以后,1689年修改《液量税法》,茶价才随之下降。但直到18世纪20年代开始,英国几次下调茶价,达到1磅茶叶8先令,茶叶才真正走向普通百姓,但茶的消费量也大增。不仅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茶价市场也出现过巨大的调整,调整的结果是导致中国“茶叶价格因需求的关系而陡涨”。
在古代各国联系不发达的情况下,茶叶这类依靠自然优势而获得青睐的产品,必然取得了无可比拟的“专利”地位。正是它的专有和被需求,导致产出国在古代世界贸易中获得了一定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在物质方面的表现也就是赚进了大量的白银。而且土壤这种先天的优势是不可能偷盗的,尤其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还是难以复制的。因此古代社会彼此之间的隔绝、封闭,茶叶生产的这种专利优势也还能发挥一定的效能。但受到茶叶利益的巨大刺激,其他各国也纷纷发展本国的制茶业,并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的茶业。
在封建制度下,茶叶经营的表面繁荣掩盖了厘税过重、粗制滥造、剥削加重等问题。虽然有识之士有所注意,如《申报》就不止一次指出,印度茶制作精细,质量高,日后必将成为华茶的劲敌,或导致“中国茶生意日废矣”,但并未得到重视。直到1886年茶叶出口的高峰到来,也就到了总危机爆发的边缘。其实早在70年代,汉口、上海各地的茶商,对华茶的采购就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中国茶叶出现了滞销的状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种茶价不断下跌,华茶的价钱必然受到影响,茶叶的出口总值也不断呈下降趋势。茶叶行业的衰落首先从茶商开始,“二十年来,以业茶起家者,十仅一二;以业茶破产者,十有八九”。随之而来,茶农的生活也困苦不堪,大规模弃茶他图,昔日著名的茶区,已经呈现出一幅凄凉景象。
此时,印度、锡兰、日本茶却迅猛发展,尤其是印锡茶成为华茶的劲敌。迟至18世纪90年代,印度的茶业已逐渐实现了机械化,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且所制之茶“味尤加美”。1890年,印度茶出口超过1亿磅,超过中国茶出口的1倍还要多。锡兰茶的发展虽然起步晚,但速度极快,仅1880年,茶园面积就比1875年增加了13倍,并实现了机械化,首先进军英国市场,逐渐与华茶抗衡。日本绿茶的扩张以及占领台湾后的生产的乌龙茶、包种茶也进一步威胁了中国茶的地位。1874~1875年,日本输入美国的绿茶,首次压倒中国绿茶的输入量,并且输出量逐年增加,到了1886年以后,每年的输出量基本保持在30万担左右。随后而来的爪哇在茶叶生产出口领域奋起直追,到了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四大茶叶输出国,并于1915年突破亿万磅,1918年,位列中国之上。 随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起,古老的封建帝国江河日下,仰仗于“封闭”优势而盲目自大,为了避祸甚至闭关锁国,逐渐远离了世界大市场。《明神宗万历会典》规定:“凡将缎匹、袖、绢、丝、绵私出夕晚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载货之人减一等,货物船只并入官。”清朝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防范沿海的反清势力,1655年下令“沿海省份应行严禁,毋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与世界发展趋势脱节,被时代远远地抛在后面。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及其技术也就逐渐丧失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依靠自然“专利”和封闭优势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使传统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并且在今天中国经济崛起的前提下,得到世人的关注,为人称道。但是由于这些产品自身的巨大局限性,所以只适合存在于古代社会封闭的环境中,而且这种发展模式本身也并不能够完全说明出口国的先进性。尤其随着世界各国的联系不断加强,传统技术外传并先后被超越,而自身对传统的产品的分散经营模式,以及技术革新较差等因素,导致这些产品的封闭垄断地位丧失;加之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商业的不重视以及只卖不买的传统观念的限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也使初级产品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近代科技不断发展,中国的初级产品自然也就被逐渐边缘化了。因此,在近代科技繁荣的条件下,要想谋求自身的发展,绝对不能以此作为“制胜法宝”,而是要努力掌握核心科技,努力争取进驻世界科技的中心地位。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大体可分四个贸易时期:
公元475-1644年的一千余年,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
唐代,於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清初以来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
郑和七次组率船队,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同时,波斯(今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与论准备。

颜盈盈 刘学忠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颜盈盈,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通讯作者:刘学忠,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产业经济。
摘要:利用商务部、FAO 、UNCOMTRADE等统计数据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和市场机构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中国茶叶出口的品种结构与国际茶叶进口市场的品种结构相差较大;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非洲,其次是亚洲,亚洲及欧美茶叶市场特别值得中国开拓。中国应区别世界不同地区分别开拓红茶和绿茶市场,对于英国、俄罗斯等高纬度的茶叶消费地区,应在保持传统的绿茶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红茶市场;对于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富裕的产油地区,应积极宣传绿茶的功效,大力开拓绿茶市场。

茶叶是中国19世纪最重要、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但在1886年出口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后便急遽下滑,因此,人们习惯上将该年作为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由盛转衰的标志。仅从出口量上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危险处境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暴露无遗了,即印度红茶在英国、日本绿茶在美国都已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在这两个茶叶消费大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强劲的对手所瓜分。只是由于在这个阶段中国出口俄国的茶叶增长迅速,出口总量直至1886年仍在增长,危机情况暂时没有显现而已,但危机的种子却早已埋下了。①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中国本来应该有机会借茶叶出口实现农业的大改造,而借助于茶叶加工又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但现在看来,这只是今人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在那个时代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茶叶出口一蹶不振并不简单的是茶叶本身的问题。茶叶出口危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9世纪中国社会的危机。
印度、锡兰茶业虽然兴起较晚,但因为其生产方式的先进,很快超越了中国茶业。在茶叶的种植方面,中国茶叶生产与印度、锡兰非常不同,后者是大规模茶园生产,且为欧洲人控制,采取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印度阿萨姆地区的茶园全是大面积经营,有的茶园面积达千亩以上。这种经营资本雄厚,有条件对茶叶生产的各道工序进行科学实验。比如在茶叶品种的选择上,印度最初多选用中国茶种,但英国人经过对比实验,发现印度土产茶种更加优良,最后不但放弃了大规模引进中国茶种的最初尝试,而且连中印杂交品种也不再栽培了。①中国则任由农民种植于“畸零之土地”即不太适合耕作庄稼的土地上,如山坡、屋旁田边等,只视为一种副业;中国茶农“所注重在于他种农作物,故对于茶叶之采摘多漫不经意”。②茶农也无力给土地提供肥料,更不可能定期更换种茶的土地,茶园在年复一年的连续使用之后渐趋耗竭。英国人最初在阿萨姆种茶时也仿效中国人,选择在山坡处种植,但实验结果很不理想,于是将茶园选定在土地肥沃的大河冲击地带,产量大幅度上升,品质也得以提高。大农场集中经营、科学管理,与小农分散耕种、各自为政相较,优劣高下,不言自明。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中国茶农更是处于劣势。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使中国茶农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市场,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又使中国茶农处于愚昧状态,任人宰割。严中平指出,研究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一定要注意茶叶生产的特殊性问题。因为一般地说,生产周期越是短的行业,就越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调整产销结构;反之,越是生产周期长的行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越低。茶叶生产无疑属于前者。茶树从培植到产茶旺盛期,需生长八年,此间茶农无任何收益可言;旺产期可维持十年,但如果此间茶价下跌,茶农将受到重大损失,只能降价销售,有的甚至无法收回投资。中国的实际情形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大增,而当时中国几乎是国际茶叶市场的唯一供应国,在这样的形势刺激下,茶农积极扩大茶园,1840年后的三十年间,茶叶产量增加四倍之多。但国际茶叶市场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大变,即红茶遭遇到印度、锡兰的竞争,绿茶遭到日本的竞争,中国对英国和美国的出口量大减,这时已经扩大生产的茶农如果不毁弃茶园、忍受更大的损失,便只有降价求售的唯一出路。③这个现象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班思德正确地指出,因为华茶“均由小农自由种植,生产数量漫无节制、殊欠组织,栽培方法墨守成规、鲜知改良”,因此“趋于没落,乃势所必然也”。④在这里,市场这只手对中国茶农来说是无形的,对主要竞争者英国人来说却是有形的,因为为了彻底解决茶叶供应的问题,英国人已经有目的的默默奋斗了几十年,其奋斗的目标就是摆脱完全依赖中国茶叶供应的局面,而在这几十年当中,中国人却并未意识到中国茶叶市场将要出现的窘况。鸦片战争前后,茶叶产区虽然扩大,产量提高,但很少规模生产,经营方法一如既往。
英驻中国领事在商业报告中比较了中印两国茶叶生产的状况,指出印度茶逐渐在英国站稳脚跟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并分析了印度茶业的优势和中国茶业的劣势:最主要的,是印度茶的种植与制造有欧洲技师的监督。这些技师能够制造各种等级的茶叶,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个极重要的优点,在于每年的茶叶收获量,事前能有精确的估计,以指导购茶者准备购买。中国的情况则迥然不同。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点也不知道外国消费者经常变化的嗜好。任何季节可能提供的出售量,也只能从买办等等不确实的报告中,粗略地加以揣度,而这些人的报告常常是不可靠的。因此中国市场上的购茶者,不得不经常在黑暗中进行工作,因为不知道茶叶收获的情况,他们对于茶叶的供应能否满足需要,或超过需要何种程度,常常毫无所知。⑤
报告人是站在消费者和购买者的立场上谈这个问题的,由此可以探知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完全是处在自发和无序的状态中,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尚能够继续维持,一旦有任何的竞争者出现,都将可能成为牺牲品、失败者。
中国产茶源远流长,茶叶又是重要出口物资,历史上中国即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输出国。
1、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和贸易
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就运销国外,清朝(约公元1684年)海禁开放后,更促进了茶叶海运贸易的发展,先后与中东、南亚、西欧、东欧、北非、西亚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后,中国茶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而快箭船的出现,又加速了茶叶海运贸易的发展。同时,清朝政府由于允许大量鸦片和工业品进口,致使贸易入超与年俱增。为了平衡贸易逆差,抵制白银外流,曾大力推进农业,扩大丝茶出口,所以这一时期茶叶产销高速发展。
据史料记载,1840年中国茶出口总量为1.9万吨,1843年减少到0.81万吨,以后渐有增加,1860年增加到5.51万吨,1870年上升为10.00万吨,1886年更上一层楼,出口13.41万吨,达到中国20世纪50年代前的最高纪录。之后,由于内受军阀混战和八年抗日战争的影响,政局多变,经济衰退,民难乐业,生产骤降;外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新兴产茶国争夺市场的影响,中国茶叶产销每销每况愈下,一蹶不振,直至50年代以后,才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纵观近150年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年至1886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兴盛时期。这时期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产量的迅速递增,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而茶叶出口迅猛增长的形势,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40年全国产茶5.0万吨,出口1.9万吨,至1886年全国生产和出口量分别达到25.0成吨和13.41万吨,生产量增长4倍,出口量增长6.06倍,平均每10年增加一倍倍多。茶叶的出口商品率也由38.0%上升至53.7%,说明兴盛时期国内人民消费不到一半,生产的茶叶主要供作外销,出口创收约占全国各类商品出口总额的一增,1886年时甚至达到62%,对平衡贸易逆差起到很大作用。
第二阶段:1886年至1949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这一时期华茶从发展高峰一落千丈,1949年茶叶产量只4.1万吨,出口量仅0.9万吨。究其衰落原因,除上述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逆境影响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际市场茶业竞争中失败。当时,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等新兴产茶国家相继崛起,产量突增,输出骤盛,加之机械制茶,品质优异,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而华茶却固步自封,不求改进,品质下降,成本增加,经营不善,致使英美等红茶市场渐为印、锡等国所夺,绿茶、乌龙茶市场又为日本所挤,外销几濒绝境;而国内处于连年战争,苛捐重税,经济萧条,物价暴涨,茶农生活维艰,茶园成片荒芜,茶业生产岌岌可危。

本文来自一纸枕书投稿,不代表舒华文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hinashuhua.cn/22/455429.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 0
上一篇 03-19
下一篇 03-19

相关推荐

  • 摩托车热衰减怎么处理

    一般热衰减是半合成或全合成机油。加入时档位轻松,声音低,震动小。一段时间后振动大,声音大,热衰减也是提醒换油。2骑摩托车正常起步,不暴力驾驶的话,一箱油基本能保持180公里跳灯,210~220公里左右加油。3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暴力驾驶的人,上路就是油门到底。加满

    2023-07-20 18:17:01
    210 0
  • 如何避免锂电池衰减

    1、可参考以下vivo手机的方式操作1查看软件耗电情况进入设置电池耗电排行,查看是否存在不常用但耗电量较大的软件,如有异常耗电软件,建议卸载软件或到应用商店重新下载安装2检查手机信号查看手机信号是否良好且;没有办法避免锂电池的衰减,减少充放电次数是可以避免的,但

    2023-05-02 10:08:01
    631 0
  • 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

    问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求助原因答最佳答案1.在明清(前中期)时期,中国的茶叶产量与销量快速上升,产量的上升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在明朝和清朝前中期增长率提高,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外,由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给茶叶的生产提供了动力。

    2023-03-19 17:51:01
    1028 0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